2024年温州中考300分左右读什么学校好?这是很多中考失利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确实,如果中考只考了300分,想要上高中几乎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不愿意再复读一年,或者觉得自己复读了也没什么希望的话,读职校,去学一门实用的技术也是可以的,毕竟现在职校升学也是路的,而且即使孩子不想继续升学,还可以掌握一门技术,出来找工作也容易,有个一技之长。
温州中考300分可以读的当地中等职业学校
洞头县职教中心
学校简介
洞头县职业高中创建于1985年,洞头县技工学校创建于1979年,洞头电大创建于1983年。1995年根据县府“县技校和县职高实行联合办学”的决定,率先在我省进行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组建了洞头县职教中心。2002年3月12日,根据县府协调会议“建立职教、成教、电大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精神,电大迁入。
目前学校已形成业余大专、远程本科教育,全日制中职教育,非学历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是洞头县主要初、中、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校园占地面积53.7亩,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电子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继电器、传感器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房、琴房、画室、图书馆、阅览室及配套设施;建有校园网、学校网站、课件制作室、直播课堂、省电大宽带专用网、浙大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学校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专任教师(本科)合格率81.7%,研究生课程班8人,双师型教师23人,中高级职称38人;学历教育学生1600多人(其中中职生900人),非学历培训年1500多人。学校开设电子、计算机、电脑美术、幼师、财会、行政管理、法律等专业。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简介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平阳职业中专或平阳职专,是平阳县直属的一所集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学历教育、普通高中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平阳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公办职业中学。学校前身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2008年与平阳县技工学校合并,正式定为现名。
校园坐落于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皇岙村师范路201号,校园占地面积183亩,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家政与社区服务、学前教育、电算会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拥有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实训基地和1个市级示范专业,一个市级新兴专业。
历史沿革
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平阳县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学校。学校的前身是1983年创建于平阳县郑楼乡的平阳县农业技术学校,1992年又成立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1997年1月搬迁到平阳县昆阳镇原平阳师范学校仙坛校区,学校于2003年6月成功撤并了原平阳县昆阳职业高级中学,并于2004年8月部分搬迁进入昆阳镇白垟路原平阳县第三中学旧址,该校曾被誉为浙江省职业教育战线的三朵“金花”之一。
2007年6月,平阳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位于平阳县鳌江镇的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平阳县技工学校并入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后校名更改为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投入7300万元购置原温州大学平阳校区为新校园。2008年7月,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正式组建。2010年,该校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201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2010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温州艺术学校
温州市艺术学校,为温州市唯一的艺术类公办完全中学。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春的永嘉私立建国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办学七十多年,几迁校址,几易校名,历尽坎坷,弦歌不辍。由私到公,由商到文,再到艺文并重,艺术特色,薪火相传,逐渐成为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深厚文化底蕴、富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完全中学。
近年来,学校梳理办学历史,明晰并确立了学校精神和办学思想,致力于博文弘艺、立德树人的学校的育人方向,坚持“尚美”教育,艺文并重,艺术见长,为造就“遇见更美的自己”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校园于2015年原址改建,2019年竣工,占地37亩。位于温州市区中心的松台山麓、九山湖畔、绿色校园,湖光山色;教育基地,设施先进;名师荟萃,精华云集;学子笃学,钟灵毓秀,人文气息浓郁,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鲜明,艺术教学成就斐然,桃李芬芳,灿若群星。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毕业生。历届校友中,有杰出科学家、高级工程师、著名专家学者,更有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
文成县职业高级中学
学校简介
学校是文成县唯一的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浙江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二级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温州市创客基地、是温州市重点职业学校之一。
学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打造“宜游宜居生态县”的战略部署,以“溯源瓯越,躬耕文成”为内涵,切实贯彻“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的教育发展理念,秉承“勤奋敬业、脚踏实地、乐观进取、实践创新”的躬耕精神,开展“12345”建设工程,围绕一个核心,立足两个基础,培养三种精神,做好四个结合,实现五个现代化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能创业”的中职技能型人才,带领文成职业教育走进新时代,为促进文成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设有园林技术、电子商务、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六个专业,其中园林技术、电子商务专业是温州市示范性专业。各专业配有专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实训设施齐备、先进,其中现代农业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现代园艺实训基地是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另有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两个。
学校现有教师89人,研究生学历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91%,高级教师24人。近几年我校办学质量逐年提升,学生参加省、市、县各级技能比赛皆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高考升学率达到94.9%,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7.4%,在社会上反响良好!
“高质量、有特色、树品牌、创一流”永远是文成职业中专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温州中考300分可以读的五年制大专学校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是温州市老牌重点高中,是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校。曾获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普法亮眼”示范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兴校200强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浙江省课改试点校、浙江省数字化示范校园、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温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温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温州市卫生先进单位、温州市平安校园示范单、温州市首批“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 训:博学笃行,蔚为国用
教育宗旨:幸福教育
办学理念:有教无类,因选施教,爱慧俱佳
育人目标:培养有爱心有智慧的能创造未来幸福生活的现代公民
育人途径:一德三阶七径(普通高考、中韩国际、美术资优、数字传媒、体特升学、三位一体、高职提前招、普职融通)等。
一、特色品牌促发展,将“追求卓越”进行到底
(一)党建品牌引领学校发展。温州十四高是全省首批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先后荣获“温州市清廉学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和“党建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学校“五联一评,三全育人”以联科、联特、联寝、联团、联社为抓手,促进党建与教育五大融合,入选全市教育系统首批100党建两点品牌。2020年,学校先后在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暨“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全市教育系统深化党建品牌工作部署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中韩办学拓宽国际视野。学校加盟韩国驻上海总领馆韩国语普及项目,成为华东地区第11所合作学校,引进优秀韩国专职教师,打造韩语专用功能室,深入开展与韩国11所高校的密切合作,“双通道、低费用、教学质量高、升学质量高、安全保障高”的办学特色广受社会好评。三届毕业生就读韩国大学升学率100%,近半数学生进入高丽大学(世界排名83)等更优质的世界名校就读。
(三)美术资优绘就扬长蓝图。学校建立试课选班机制,引进专业团队,打造美术高考个性化课程体系。近两年美术联考平均分均超84分,优秀率均超60%,居全市前列,高考一段率超92%并连年攀升;每年数十位同学被中国美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985、211、双一流学校录取。
二、育人改革铸品质,将“守正出新”进行到底。
(一)优化“德”字课程体系。持续注入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与省内超十所高校合办高校论坛,推进市科技局中小学创新项目立项研究,斩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网课期间在线征集学生文创科创精品50余件;学校获评温州市创客基地、温州市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STEAM教育试点学校;市级以上精品课程32门,《细纹刻纸》等校本教材正式出版。
(二)深化课堂教学变革。深化“三常规六设计”教学变革,推行“小组合作、团队互促”课堂学习方式,引进“一起作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建立校微课资源库共600多节,9项微课入选教育部微课程资源库。校本培训获评省级精品案例,数学组获评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优秀试点项目,数学组、获评市优秀教研组,生物组先后获评市优秀教研组、市巾帼文明岗。
(三)强化多元育人品质。推进“一德三阶七径”育人模式改革,完善非遗中心(约600m2)等特色课程教室功能;强化育人队伍建设,现有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1名,浙派名师培养对象1名,省正高级教师1名,省教坛新秀2名,市名师1名,市551人才培养对象1名,市级三个层次的骨干教师24名,省级以上获奖50余项。
近年来,学校高考质量提升迅速,上线率100%,二段本科率连年攀升,985、211,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及一段率均有重大突破,蝉联“温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应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高中育人模式改革论坛,办学经验收录于《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8年)》。
三、美育以明德,将“美美与共”进行到底
(一)持续做强非遗德育,传承瓯越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与温州工艺美术研究院联合开设7门“双师型”温州非遗课程;创新举办冬令营及义卖会等非遗特色活动,所募善款全数赠与学校爱心天使基金站;吸引百余位国际访学师生参观学习,助力鹿城区申报“中国刺绣之乡”。我校非遗德育刊登于《浙江日报》、收录于央视六套《探索与发现》栏目,受邀参加全国“接棒”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成果展并获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展演一等奖;学校获评全国第二批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温州市第四批德育示范校、温州市首批墨香校园等。
(二)持续做强公益德育,笃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民意识。重视公益引领劳动教育,建立7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依托志愿汇平台,星火志愿队注册人数达980余人,年度活动近5000人次。坚持8年的“三维桥交通劝导”多次刊登于《温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市直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
(三)持续做强生涯德育,护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实现各美其美。建有特色鲜明4条校园生涯规划教育主题长廊,“四度”生涯教育课程多次在省、市级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学业三叶草模型”相关课题研究获市级二等奖,校本课程《小德来帮忙——带你走进“三位一体”》获温州市精品课程一等奖,近来年来,学校“三位一体”录取率涨幅近70%。
温州十四高将秉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以“有教无类,因选施教,爱慧俱佳”办学理念,深度践行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叙写“三全育人,多元成才”的教育真实故事,在“重要窗口”中绽放绚丽光彩。
无论选择何种学校,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努力学习的精神。学校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你的努力和进取心将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同时,与家长、老师和辅导员保持沟通,获得更多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信息,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用自己的方式追逐梦想,并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