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只考了250分,没有达到苏州2024年中考提档线,可以读什么学校?通常情况下,没有达到当地提档线是上不了普高的,只能选择读中职、中专、技校这类更注重技能的职业学校,而如果想要拿到大专学历甚至本科学历,择可以选择3+2大专学校,然后继续深造。
苏州中考250分可以读的当地中等职业学校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简介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是一所中高职并举办学的地方职教中心,包括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常熟市技工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学院、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2011年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学校建在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占地518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4.5亿元,教职员工630人,其中专任教师492人,在籍注册学生10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4000余人,年社会培训量10000多人次。
学校从整合、磨合到融合,逐步形成了“创新、创优、创业”的鲜明办学特色,步入了规模办学、特色办学、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轨道,较早实现了江苏省中职学校集约发展的模式,也为常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基础。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办学条件
创优提升内涵,集聚发展实力。学校坚持优化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优化办学手段,把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接,服务企业行业。学校创新实施了以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五高工程”。学校建有机电、园艺、计算机、电子电器和会计5个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为省级实训基地和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机电技术和汽修为中央财政支持的2个实训基地项目,形成了机电工程、电气工程、传媒艺术、经贸管理、旅游管理5个专业系以及基础、培训2个教学部,10个骨干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4个重点专业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形成“区校合作、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与创业教育2个特色建设项目,使专业设置更加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专业调整迅速匹配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专业建设日益匹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
学校坚持中高职并举办学、协调发展策略,拥有高职高专、高级技工、中专中技、成人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培训教育等多层次、多品种教育类型;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理实一体、项目模块、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岗位教学、特色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模式,开发了《职业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和《中职校以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转变的实践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实现了校园文化人本化、专业文化企业化、特色文化本土化。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发展空间
创业服务社会,拓宽发展空间。学校坚持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服务,努力实现职教惠生惠民,把课程建设与岗位能力培养相对接,服务就业创业。以“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创业育人、赢在职教”作为创业教育理念,全面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校区企业”与“企业校区”,组建春来创业集团,营造“校企一体化”运作载体,建有工具厂、园艺公司、人力公司、汽车维修厂、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等实体企业,正在建设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教育工厂和数字化校园,创建了“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设置500个创业实践岗位,让学生成为创业者、校园成为创业园,使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顶岗实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把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对接,服务社会发展。通过成立“学校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常熟职教中心办学集团”,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常熟社区培训学院,开发了西藏班、新加坡班,积极开展东西、中外、区校、院校合作办学,被国家确定为东西部合作办学定点学校,已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中心、职成集团的龙头学校、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之地、中外合作办学交流的重要窗口。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创新大赛优秀学校、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省(职业学校)和谐校园、省技能大赛先进学校、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荣获第三和第四届“南通科技杯”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江苏赛区突出贡献奖、三届“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组织学校奖”称号、两届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最佳组织奖、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等。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先后承办了全省首届创业教育论坛、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暨职业学校服务社会作贡献现场推进会;前后两次接受了中央十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先后被新闻联播和人民网专题报道。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国家级高质量、高水平、创新型、示范性改革发展职业学校为目标,积极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学校文化”三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在更高平台上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国同类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办学理念
创新引领办学,构建发展平台。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办学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把办学与开发区经济发展相对接,服务区域经济。通过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成为地方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阵地、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人力资源的保障基地。
学校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于师生全面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秉承“志远技精”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东南,服务全市;依托开发区办职教,办好职教促开发”的办学思路。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系部为主、处室服务”的两级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系部自主管理、学校调控服务的管理机制;建有“全国一流、行业先进”现代化的校园设施;具有“能教、能做、能经营”的教师队伍;培养“有知识、高技能、能创业”的高素质毕业生。
苏州评弹学校
苏州评弹学校简介
苏州评弹学校成立于1962年,是由陈云同志亲自提议创办的省属中等专业艺术学校。目前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办学点、国家级艺术类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暨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秉承原名誉校长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之校训,以“做特、做精、做优”为办学理念,以“特色专业创一流学校”为发展思路。现设戏曲表演(评弹表演方向)专业,为江苏省高等职业示范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苏州评弹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以盛小云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国家和省市级艺术名家、教学名师团队,以及邢晏芝、邢晏春、王鹰等国家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专家团队,正逐步构建教学名师与双师结构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作为苏州市政府2009年实事工程,2010年9月1日,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的苏州评弹学校新校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古韵今风,是中国评弹艺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艺术创作、非遗传承的中心,是全国唯一培养评弹艺术表演人才的“摇篮”,她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这片新沃土上将熠熠生辉,唱响“中国最美的声音”。
苏州评弹学校办学方针
根据“产教融合,校团合作;教演相长,知能合一”的办学方针,创新精英式“非遗传承班”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实验演出团,提供全真实践岗位,师生多次出访欧美及港澳台;成功亮相中共中央国务院团拜会、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央视秋晚、亚信峰会、上海世博会、世乒赛开闭幕式、文化部春晚等重大舞台;数获中国文化部文华奖、中国曲艺牡丹奖、江苏曲艺芦花奖等,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成绩显著。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金丽生、盛小云、王池良、施斌、吴静、张建珍、王勤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可谓桃李芳菲,为弘扬民族菁华、传承吴地文脉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
昆山第二职业中学
昆山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现在更名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为创建于1981年7月31日,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的重点职业中学,挂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昆山学院”、“江苏省昆山第二职教中心校”、“江苏城市建设学院昆山办学点”。具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系列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地方高校。 现有在籍学生4600余人。
昆山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办学设施
学校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校园主广场和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相映成辉,佳木竞秀,绿草如茵,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5个多媒体教室、4个联网机房,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机电实训工厂、电子实训工厂和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等一应俱全。1999年开通校园网,现有电脑600台,图书馆藏书7.8万余册,电子图书6.8万余册。
昆山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开设专业
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航空服务、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英语、商务日语、法律/国际金融等28个专业。
昆山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教职员工近160名,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8%以上,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95人,拥有一批昆山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树立以德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奉献聪明才智。
江苏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原江苏省吴江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6年,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为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1998年被省教委、省计经委命名为江苏省合格职业教育中心校,2000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高),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5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初,吴江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职教投入、切实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整合职教资源及优化资源配置,在“千年古镇、世界同里”重点打造市职中的旅游商贸校区,持续做大做强吴江职业高级中学。
江苏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园设施
如今的江苏省吴江职业教育中心校,校园占地面积169.1亩,建筑面积51278平方米。学校本部及同里校区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功能齐全,校园环境整洁。学校建有6幢学生公寓和二个学生食堂;建有1个标准田径运动场、6个篮球场和1个体育馆;建有60多个机电、汽修、电子电气、计算机及网络、财经商贸、旅游等实习实验室,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量约8万册,电子藏书量12.1万册。学校推行电子校务,建有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师人均一台计算机,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站、校园教学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通讯和校内师生一卡通系统,充分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江苏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
学校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现设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工、机电技术应用、数控车床、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汽车维修与驾驶、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等专业。其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两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示范专业,会计专业被确认为苏州市示范专业,2005年学校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被确认为江苏省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8年,电子技术应用创建为省示范专业,2009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为省示范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课改实验点,2010年,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创建为省示范专业。
江苏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111人,占70.7%。苏州市学科带头人4名,吴江市学科带头人6名,吴江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教科新秀共64人,A级、2A级优质课教师23名。
学校办学多元化,现有高等教育预科、中专及多种专业的本、专科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其中高等教育预科班专门为有志上大学的学生开设,预科班学生多数升入本、专科学校近一步深造,职中同样可以圆你的大学梦。学校对家庭困难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分别给予经济保障和激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以管理严、学风好、质量高而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学校与20家企业建立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与6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业合作关系,学校的毕业生凭借优秀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技能水平,深受企业欢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苏州中考250分可以读的五年制大专学校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今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618亩,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较为完备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报告厅、餐饮中心,以及一流的体育运动场所和学生公寓等生活设施。学院已建成各类实验实训室33个,多媒体教室32个,拥有适用纸质图书23万册。
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4700余人,专任教师173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46人,硕士研究生(包括硕士学位)93人,特聘教授42人。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目标,逐步形成了“能力为主线、应用为目的、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色。
区位优势
“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厉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这就是极具魅力的东方威尼斯——苏州。学院就坐落在这西毗太湖,古称九洲绝胜的苏州南郊——吴江,距火车站20分钟车程,距商业中心——观前街15分钟车程。
苏州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质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境内外的投资者。苏州目前已有外资企业1万4千多家,民营企业12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18家落户苏州。
特别是,苏州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高度集聚的区域,这里每年需要各类技能型人才达50万人以上。单就吴江而言,市内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建有三大物流中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排名第二。
目前已有外资企业1600多家,民营企业1万5千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0余家,这里每年可以吸收10万个各类技能型人才就业。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苏州却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就业优势
学院充分利用地处苏州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凭借与苏州工业园区、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紧邻的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着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目前已与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苏州大成通信网络、吴江变压器厂、华映视讯、康特能源、惠众软件、大同电子,以及亨通集团、恒力集团等上市企业1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泰金宝电子有限公司、苏州直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中校”教学班,为学生顶岗实践、打造专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提供了保障。
自2006年以来,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其中有超过80%的毕业生选择了在苏州就业,他们都已成为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本土化”人才。
“双证”优势
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双证”(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实施,每届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均为100%,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配合“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学院积极构建职业技能考试、培训与证书认证平台,现已建立起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思科网络学院、培生VUE(虚拟企业大学实际是关于计算机实用技术的国际考试认证机构)考试中心、电子商务师鉴定所、IT职业技术教育定点院校、物流师培训中心、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平考试网点:AUTODESK证书(professional)、无线电调试工(中级)、计算机调试工(中级)、计算机操作员(中级)、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心”(简称:ITAT教育工程)等多个考试与认证机构,为在校大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认定和相应证书认证提供了快捷通道和更方便的途径。
同时,学院借助“吴江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特别是凭借由江苏省外经贸厅授予的全省首批15家培训单位之一:“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这一资质,大力进行日语、英语口语、韩语培训班,以及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ISO9000内审员、高级纳税筹划师、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国际货运代理等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与具备在岸或离岸资质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培养软件制作、动漫设计、嵌入式技术、呼叫中心等高端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学院年培训8000多人次。
助学优势
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奖、贷、勤、补、免” 五位一体的助学体系,通过国家助学奖学金、省或市级财政资助、学院优秀奖学金等奖项的设立,以及院级勤工助学补助、学费减免或多样化的企业、社会团体资助,促进学生励志成才。学院在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将给予其特别的人文关怀,鼓励其战胜困难,自立自强,积极向上。学院每年各类奖学金发放总额都在100万元以上,受助学生覆盖率超过了50%,今后还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
服务优势
学院十分重视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管理。在后勤服务上,学院通过招投标引入了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餐饮公司来院经营食堂,以保新鲜、保卫生、品种多、低价格、服务优为特色,深受师生欢迎;学院投入巨资改造了学生饮用开水和洗浴热水供应系统,有效的保证了24小时全天候供水;学生公寓所有宿舍都安装了宽带,与中国电信直接连接,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均在公寓区内安装了信号放大器,为无线上网提供了方便。
在安全保障上,学院投入了100多万元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监控室实行24小时值班;学院严格建立了行政、部门和辅导员三个层面的值班制度,行政实行24小时值班;学院建立了完备的晚点名制度,由辅导员于每天晚上10点深入学生宿舍逐一进行点名落实学生归宿情况,如有在规定时间没归宿的,辅导员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家长和相关部门;学院严格实行了24小时安保制度,校园各个区域均有保安巡逻,学生公寓内保昼夜值班,为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同时,学院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公益劳动、向社会献爱心等系列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做合格公民结合起来,打造学生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通过《大学时空》报、校园网、宣传橱窗以及“舟子文学社”、“苍茫乐队”、“女生坊”、“英语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积极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通过党建带团建以及组织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形式,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质量优势
六年来,学院办学成效显著,质量优势在同类院校中大大凸显:一是专升本水平不断提高,同年级学生升本比例几年来一直稳定在28%以上;二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性过关率每年都是100%;三是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几年来都在85%以上;四是我院学生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与省内重点院校本、专科生同台竞技,每次均能夺得二等奖或三等奖的好成绩
五是学院影响力不断提升,办学六年来,获得了“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教育规范收费诚信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以及“苏州市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吴江市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中考250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学们没了信心,这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从高中升学率设置为50%就可以看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并不只趋向于理论人才,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也是国家所需要的,没能上高中只是另一种人生选择,并不能代表什么,而经历过失败的你们,相信更能知耻而后勇,在其他的赛道上蓬勃发展,加油!